微信朋友圈“混進”領導和父母 你還能玩得這么high嗎?

2014-07-05 09:49:00    作者:   來源:大眾網(wǎng)東營頻道  我要評論

關鍵詞: 朋友圈 屏蔽 父母 隱私 分組
[提要]從調查可以看出,領導和父母是比較集中的屏蔽對象,面對這一結果,他們表示“很委屈”。心理專家說,微信只不過是大家的交流渠道之一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最好回歸最本質、最理性的狀態(tài),多打電話、多見面溝通才最重要。

  煩惱:微信圈里混入了“不速之客”

  在微信朋友圈里曬心情、曬美食、曬寶寶……已經(jīng)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娛樂方式,有人偶爾還會在里面發(fā)一些小牢騷,可要是朋友圈里混入了領導和父母,你還會玩兒的這么high嗎?

  “周二晚上剛剛寫了句‘工作太辛苦,社會太復雜,明天給自己放假’,領導就發(fā)來消息問我是不是要請假,接著我媽開門問我到底怎么了,弄得我不知道該怎么說了,連一點兒空間都沒有!痹谀彻旧习嗟墓媚镄《≌f。其實和小丁姑娘有同樣遭遇的不在少數(shù)。更糟糕的是,她一旦寫點什么,爸媽第一時間給予回復,如果是有點情緒的內容,爸媽還會刨根問底。

  “我爸媽都是我的QQ好友,所以我從來不在QQ空間里曬心情,原來也發(fā)過小心情,可朋友們一評論他們就開始問東問西了,就想“挖”出點什么。后來有個微信以為可以躲開他們,可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們也有了微信號,并讓我加他們好友,一發(fā)心情他們肯定是要評論的,而且還轉一些勵志的東西發(fā)給我。真的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了,感覺一天24小時都有人盯著!眲倮恢袆偖厴I(yè)的小王同學說。

  其實不止是這樣,有些老板也很無奈,劉女士在清風湖開了家養(yǎng)生館,員工有不到三十人,她的員工都是她的好友,“我也不想加他們做好友,可是他們加我,我覺得大家天天見,如果拒絕不好意思,自從加了發(fā)個心情,他們都要問問我,感覺好累!”

  對策:想藏隱私可分組屏蔽

  采訪中不少市民向記者抱怨:自從領導、父母等“不速之客”加入自己的朋友圈后,他們就再也不敢隨意在圈內發(fā)狀態(tài)了。這可急壞了一些“吐槽黨”,怎么辦?有網(wǎng)友總結了“微信防‘不速之客’妙招”:

  進入微信,按照提示操作:微信—我—設置—隱私。在“隱私”這個選項里,找到“通過QQ號搜索到我”和“向我推薦QQ好友”的選項,然后關掉它們,這樣任何人都不能從QQ找到你的微信賬號并加你了。此外,當領導、父母找到你的微信賬號時也不必擔心,同樣在“隱私”選項里,有個“通過微信賬號搜索到我”,關閉它。

  那么,已經(jīng)將領導、家人加入微信朋友圈后怎么辦?有人支招可用“屏蔽”和“分組”功能。開啟資料設置中的“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”功能,即可屏蔽對方。此外,還可以用好朋友圈的分組功能,將好友分成朋友、同事、領導等之類的幾組,每次發(fā)微信時,都會有一個“選擇可見范圍”,點擊進去可以看到不同的組別,可以選擇固定分享給相應的組別的朋友,其他組別的人就看不到這條微信的內容了。不過這一功能只適用于發(fā)帶圖片的內容,如果發(fā)純文字的話,還是要謹慎。

  委屈:加微信只是想多了解動態(tài)

  日前,某機構通過民意中國網(wǎng)和問卷網(wǎng),對2503人進行了一項調查。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42.6%的受訪者會屏蔽“朋友圈”的好友,屏蔽對象除了陌生人(44.0%),主要還集中在上級領導(27.7%)和父母親人(11.6%)等周圍人身上。在坦言會屏蔽好友的受訪者中,28.2%的人表示不想讓領導干涉私生活,24.8%的人表示想保留隱私,11.1%的人表示不想讓父母嘮叨。

  從調查可以看出,領導和父母是比較集中的屏蔽對象,面對這一結果,他們表示“很委屈”。

  “公司員工大多是80后、90后,無論是工作和生活,大家都會在微信里或者QQ群里討論,我覺得這樣挺好的!遍_發(fā)區(qū)某公司的趙總說。他告訴記者,他不主動加員工的好友和微信,就是怕給員工負擔,同樣也是不想讓員工打擾他的私人空間。

  同樣面對兒女們的“指控”,不少爸媽也感到委屈,“我姑娘剛剛大學畢業(yè),根本就不和我們交流,有時候想和她多說幾句就會嫌我們煩。”田媽媽說。她很想多了解點兒女兒的事,但女兒并不是太了解她的心情,“我也知道我加女兒的微信、QQ招她煩,但這也是沒有辦法。 

  專家:屏蔽須謹慎溝通最重要

  對于不少市民簡單選擇屏蔽領導和家人的做法,心理專家認為這并不可取!捌帘尾皇墙鉀Q問題的最好辦法。一旦被領導和家人知道后,不僅對他們是一種傷害,也不利于自己今后的發(fā)展!毙睦韺<艺f,對于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朋友圈已經(jīng)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,開心或者不開心,總要在朋友圈曬曬自己的情況。更多的時候,我們靠這個“圈”維系著和朋友、同學、家人等之間的感情。但是對于朋友圈要不要加領導和父母,怎樣在這個圈內處理跟領導和父母的關系,是一個復雜的問題,要謹慎處理,不能簡單地以屏蔽的方式處理。

  心理專家說,微信只不過是大家的交流渠道之一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最好回歸最本質、最理性的狀態(tài),多打電話、多見面溝通才最重要。

初審編輯:蘇旬
責任編輯:鮑梓欣

大眾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

1、大眾網(wǎng)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(jīng)大眾網(wǎng)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(wǎng)的各項資源轉載、復制、編輯或發(fā)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(fā)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(wǎng)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大眾網(wǎng)書面授權。
2、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大眾網(wǎng)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"來源:XXX(非大眾網(wǎng)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(wǎng)發(fā)布,可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