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減至586項 接受社會監(jiān)督

2014-09-13 08:56:00    作者:袁 濤   來源:大眾日報  我要評論

關鍵詞: 事項;削減規(guī)劃;目錄;行政確認;行政體制改革
[提要]與征求意見稿相比,減少事項97項(含子項共計208項),減少事項均為不應列入目錄的內部管理事項、行政確認事項等 省政府公布目錄后,根據各部門削減規(guī)劃和年度計劃,我省還將再取消下放1至2批行政審批事項 

  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減至586項

  未列入目錄管理的事項今后一律不得實施

  山東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獲通過

  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共計586項(含子項共計920項)

  行政許可審批532項(含子項共計854項)

  非行政許可審批54項(含子項共計66項)

  與征求意見稿相比,減少事項97項(含子項共計208項),減少事項均為不應列入目錄的內部管理事項、行政確認事項等

  省政府公布目錄后,根據各部門削減規(guī)劃和年度計劃,我省還將再取消下放1至2批行政審批事項

  數據:袁濤 制圖:于海員

  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

  研究編制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等工作

  □記者 袁 濤 報道

  本報濟南9月12日訊 今天上午,受省委副書記、省長郭樹清委托,省委常委、常務副省長孫偉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,研究編制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工作,討論并原則通過《山東省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條例(草案)》《山東省社會救助辦法(草案)》《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(草案)》《山東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(huán)境保護條例(草案)》《山東省森林資源條例(草案)》。

  會議聽取了關于編制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的匯報,討論并通過了《山東省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》。會議決定,《目錄》將在省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布,接受社會監(jiān)督。今后,未列入目錄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不得實施。會議要求,要做好行政審批規(guī)范管理工作,進一步清理審批要件、減少審批環(huán)節(jié)、壓縮審批時限,推動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。要強化審批責任,推動相關部門切實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事中事后監(jiān)管上來。

  會議研究討論了《山東省社會救助辦法(草案)》。會議指出,社會救助制度要堅持保民生、托底線、救急難、可持續(xù)的方針,遵循社會救助水平與當地經濟社會發(fā)展水平相適應,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、社會福利等制度相銜接,公開、公平、公正、及時的原則。《山東省社會救助辦法(草案)》對最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人員供養(yǎng)、受災人員救助、臨時救助、監(jiān)督管理等進行了規(guī)范。會議確定,《山東省社會救助辦法(草案)》經進一步修改后,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公布實施。

  會議決定,《山東省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條例(草案)》《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(草案)》《山東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(huán)境保護條例(草案)》《山東省森林資源條例(草案)》經進一步修改后,依照法定程序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。

 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。

  大眾時評:“放”有盡頭“管”無止境

  □ 邵方超

  “放”與“管”,是當前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對新矛盾。一年多來,國務院先后取消和下放600余項行政審批事項,“放權”邁出了結實一步,大大激發(fā)了市場活力。但放權之后,怎么補齊“監(jiān)管欠賬”,搞好監(jiān)管服務,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。

  現實中,有些部門和地方放權之后出現了“不會管”情況,有的“對審批很迷戀,對監(jiān)管很迷!保吘箤徟白钍煜ぁ、“最便捷”,甚至還有“尋租空間”。但是,一個好的營商環(huán)境,不僅要敢“放”,更要會“管”!胺拧庇斜M頭,“管”無止境。簡政放權后,誰的管理更科學有效,誰才能在營商環(huán)境的競爭中形成新優(yōu)勢。

  “管”是個新課題,需要創(chuàng)新思維和創(chuàng)新管理方式。很多具體市場活動,涉及的行業(yè)、產品千差萬別,不能總是用一些“罰款”“一把手負責”等簡單的行政辦法,而要多運用法律的、經濟的辦法,多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,尤其要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,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、完善的訴訟和仲裁機制以及獨立公正的仲裁機構等。

  相比事前審批,事中事后監(jiān)管不是一次性的源頭管理,而是長期性的過程管理。權力下放,市場放寬,面對層出不窮的質量問題、安全問題以及不合法的問題,管理者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,對相關活動進行持續(xù)監(jiān)測,隔段時間就要看看、算算賬,甚至需要親臨市場、社區(qū)等相關場所,很瑣碎、很辛苦,管理者只有轉變工作作風,轉變管理方式,才能把該管的管好、管到位,把“管”這個大工程干好。

  向本網爆料,請撥打熱線電話:0546-8335000,或登錄東營大眾網官方微博(@東營大眾網)、東營大眾網官方微信(微信號:dzw8335000)。
初審編輯:蘇旬
責任編輯:鮑梓欣

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
1、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、復制、編輯或發(fā)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(fā)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。
2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大眾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大眾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(fā)布,可與本網聯(lián)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